名家书画作品

博观约取贵于创新——浅论范泰和先生的书法艺术


博观约取贵于创新
——浅论范泰和先生的书法艺术
文/石祖轩

龙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三线城市。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交汇;张九龄、朱熹、王阳明等历史文化名人在这里驻留;“岭南画派”在这里萌芽、生长;“扬州八怪”的黄慎、华喦在这里孕育。数千年来,这座奔腾的城市,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书画之风连绵不绝,书法家范泰和就是其中的顶天一柱。

范泰和,福建龙岩人,自幼酷爱书法,师从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王金泉先生。近年来,其作品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屡次获奖入展: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大展、第五届中国“海丝之路”书法大展赛、第三届“颜真卿奖”书法展、首届“汝帖杯”全国书法作品展,荣获“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书法展览二等奖、“长江颂”国际书法收藏大展优秀奖。

以书法为乐,一直都是中国文人的普遍特点。欧阳修十分认同苏子美的话:“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米芾则“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文人们何以如此痴迷书法呢?一句话,它源于书法家抒写心灵的需要。泰和先生对书法艺术的认同上如同古人,用书法抒写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照,对生命的体验。
泰和先生的书法,真草隶篆均有涉猎,其行草书尤其出类拔萃。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代名家碑帖,他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书法的理解,有目的、有重点进行选择。他寻根溯源,取法乎上、以技入道,重点涵泳苏轼、米芾等书风,对《乙瑛碑》、《礼器碑》、《张猛龙碑》更是心追手摩。他入山探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扬我个性,终成自家之风格。20多年来,一管朱毫,一方端砚,一纸素宣,陪伴他走过了无数个漫漫长夜。

书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书尚意,苏轼滋味犹浓。然韵可追,法可循,意不可学。泰和先生心手两忘,“无我”地去临习,得其精髓,笔画舒展、轻重错落,横轻竖重,妩媚天真;其又师法米芾,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都是先生苦心追摹的。在对先贤的顶礼膜拜过程中,他把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解读,以及人生经历都融入到书法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端庄而流丽、清健且婀娜的艺术风格。
他的“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参展作品,大气磅礴,遒劲挺拔,充分表达了铭记历史的心声,实现中国梦的豪情壮志;其荣获“长江颂”国际书法收藏大展优秀奖的作品,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引带,字与字之间的管领,行与行之间的照应,环环相扣,浑然天成,作品的章法疏朗通透,有很强的节奏感;首届“汝帖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作品,点画精到而不呆滞,用笔灵活而不轻飘,墨色丰富而不花哨。纵观其作品,不仅是深厚功力的积淀,更是才情和创造力的迸发。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正是当下书坛极其需要的。

一推轩窗尽菡萏,半城湖光芙蓉烟。夏蝉高枝吟宫商,蛙跃蓬萝数……时值夏季,景色如荼。七十年代出生的泰和先生,在书坛的位置日益凸显,频频入展和获奖。品赏先生的众多作品,其意境高远,笔力刚劲。但艺无止境,与国内一流大家相比,尚有一段待提升的空间。诚愿泰和先生鲲张健翅,鹏振长羽,迎来自己艺术人生如火如荼的夏季!

观泰和先生的书法艺术,我们看到了书法家的文人之气,看到了“魏晋之风”、“唐宋大家”的风韵,甚至还有“汉家气象”的印迹……这也许正是他博观约取、不拘一家的结果。泰和先生的书法艺术和创新精神,给当今浮躁纷繁的书坛,带来一股清新之气,使观者如沐春风,心神俱爽,不亦快哉!

上一篇:历史春秋网总编孙玉良诗歌助兴全国政协文史馆李圯书法艺术展
下一篇:庄明正国画作品欣赏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