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

笔魂——当代书画家朱仕明作品述评

一提起山东沂蒙山区,都知道这里是一个“红色”的革命老区;一提起这里的人民,都说忠厚、纯朴、善良、勤劳、勇敢;一提起“书圣”,都知道这里是王羲之的故里。
一提起朱仕明,都知道他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一名中国书协、美协的“双会员”、当代中国的知名书画家。
最近,记者在广东惠州再次见到朱仕明和他的书画作品,感到他的人与他的书画作品一样地朴实,令人敬佩与称赞。

朱仕明《东风已秀湖上山》136×68cm
知名毛体书法家、广东惠州市文联主席安想珍对朱仕明书画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他称,朱仕明画技精湛,气势磅礴,苍茫而浑穆。
安想珍称,朱仕明的书画作品里包含着一份对家乡故土的眷恋情,再加之多年笔耕不辍,以笔抒怀绘写家乡,其山水画作品《淡烟漠漠雨蒙蒙》《秋在白云红叶中》《清雅》等多以沂蒙山为创作主体其绘画作品和书法作品,其结构脉络从宋元一路走来,意象饱满,意境高远,中国画笔墨精神的古典化和心灵境界的崇高化在他的作品中都作了极好的阐释。通过这些作品对沂蒙山景色元素的描写,诠释他内心对故土最真切的深深眷恋。他把一种思念化解为山水绘画的符号语言渗透在画面的角落里,再用朴实劲健的笔触描绘出来,让人们去品味。
安想珍还称,朱仕明笔下的山水、山川巨石深厚苍拙,蕴含着自然造化之美,画作不仅有生动形象的描绘,更表现出对家乡山水的眷恋。尤其是其以书入画创作理念,独特的艺术面貌,与众多山水画家拉开距离。他精益求精探索绘画的学术性,面对学术下功夫,背对市场迎发展。这种明确的价值观和艺术上的追求,使作品得到众多专业机构和收藏部门的青睐。

朱仕明《醉秋》68×136cm
知名画家毛永与知名收藏家、晟辉红木文化馆董事长毕予看到朱仕明的山水画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他们称,朱仕明的山水画作品用笔以方笔居多,笔力雄健挺拔,笔调笃定踏实又不失灵动多变,起收承转干净利索,笔笔生发一气呵成,尽显北方汉子的豪爽之气,其作品不仅用墨苍润相济、淋漓沉酣,用色也饱含韵味,画面中时有跳动的色块,其作品的画面架构也是起伏跌宕、开合有致,开卷犹如与青山对坐,笔笔痛快酣畅,处处昂扬向上,这些不仅仅是作者有意无意试图寻求的心灵之境,更是其内心与文化情怀的交融,彰显着画者对生命意义积极探索的笔墨精神。
据介绍,朱仕明,山东临沂市沂南人,毕业于山东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先后进修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研修班、中国文联山水画创作研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侨画院副院长、北京南海画院画家、《神州集粹》杂志副主编。
其书法作品和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全国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出版个人书画集10余种。

朱仕明《清溪流过碧山头》140×70cm
八十年代末,他就荣获了“全国马年硬笔书法大奖赛”一等奖。2010年和2012年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2014年又被评为中国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书法家。2016年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国画家。2018年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国画家。多年来,《美术报》《书法报》《美术》《中国书法》《中国书画》《国画家》《作品诗书画》《书画报道》《东方书画》《东方美术》《书画中国》《神州集萃》《羲之书画报》《齐鲁晚报》《》《鲁中晨报》《沂蒙晚报》与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中国新闻社等中央、省市媒体都曾经对朱仕明作过详细地专题报道。
所以,如果称作朱仕明是中国书坛、中国画坛上一名后起之秀的话,那么,他就是“沂蒙山”上升起的“一颗星”。

朱仕明《秋色思无穷》136×68cm

作家冯春明曾用《笔魂》为题对朱仕明给予高度评价。他称,朱仕明的笔是有魂的,那魂时常与他的目光一起步入那个“开阔的地带”,黑色的墨汁,因而像黑色的煤炭一样开始发光,那光中,不同波长的神奇的光谱,就是他的魂魄,它们带着意味深长的庄重和喜悦,乡愁和怀念,思想和情怀,生长出一幅幅宏阔、壮美、瑰丽的山水画卷。朱仕明先生的人生是多彩的,他的绘画和书法,时常让线条本身溢于形象之外,让观者读出一种画外之音。
冯春明称,跟朱仕明先生相识,还是有些年头的。认识他源于他的硬笔书法。那是八十年代末,朱仕明荣获“全国马年硬笔书法大奖赛”一等奖。
他当时在我的母校任教,我的老师与他一起共事,是老师把仕明介绍给我的。结识仕明后,他于我的印象中总少不了那个“马”字,而且他的确像一匹驰骋大地的骏马,从那时起,浓浓的墨水源源不断的从他的笔下飞溅起来。他有一句人生格言,曰“在后悔中奋起。”我尚不清楚他因何事后悔过,但他的“后悔过去,不如奋斗未来”的精神指向,让我感觉他更像一匹马了。

朱仕明《秋旭晖晖云山吉祥》140×70cm
“马”不论走多艰难的路,它的四蹄都不会停止迈进的。仕明从一位教师到公务员,从一位公务员到职业画家,他一路走来,从未回头,他知道他的梦在远方。如今,仕明已经是国内颇有名气的画家,他的画能让你读出一种空旷、安静的意境,走近它,那“刚劲连绵,循环超忽”的山巅,仿佛有一种高亢的唤礼破空而至,但当你猛然惊醒,驻足聆听时,却又万籁俱静了。
最近与几位好友谈及艺术,对于艺术的造化还是颇有共鸣的,之于绘画而言,显然是存在多个层面的,如技巧的,文化的,灵魂的等。静观仕明先生画作中那飘渺的白云,静立的红树,若隐若现的民居,它们“意存笔先”、静中有动的韵致里,分明是隐含着鲜活的生命和灵魂的。
艺术的延伸,也许就是一场庄严的朝圣,有的人半路停了下来,有的人却矢志不移的走了下去。朱仕明先生就像一位虔诚的朝圣者,在他的艺术之路上不断的净化自己的身心,他不吸烟、不饮酒,每次作画前,他都要认真的洗手、祛垢,其实他的双手已经很干净了,但他还是要求自己完成这一程序,然后,才怀着一种敬畏铺开宣纸。此刻,他的人,他的手,他的笔墨和宣纸,已经浑然一体了。他知道那里面已经没了世俗的浊气,有的是他自己的气息,它们时而热烈,时而又寂静、平和、朴拙和充满张力,他仿佛在完成一个神秘的心灵世界的活动,于是于不经意间,成就了一幅浑然天成的“写意”。
诚言,朱仕明的画是“意象饱满,意境深远”。

朱仕明《山川知秋》136×70cm

知名书画家杨挺曾撰文这样称赞朱仕明:今天我看到了作为临沂人的朱仕明君的山水画,他在画中执着的追索着自我的艺术世界,正是焕发着“沂蒙精神”之一员。
杨挺称,临沂是“书圣”王羲之的故里,历代名家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朱仕明君就是成长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里。蒙山沂水的纯朴乡风,铸就了他勤奋敦厚的朴实性格;一曲沂蒙山小调,滋养了他豁达向上的浪漫情怀。正是因了这份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再加之多年笔耕不辍地努力,朱仕明君以笔抒怀绘写家乡,终成为能诠释其沂蒙赤子情怀的山水画家。朱仕明君的山水画作品多以沂蒙山为创作主体,并时有佳作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各类大展。其绘画作品和书法作品正在日益形成个人面目,多方面展示着其对艺术本质的感悟能力。
朱仕明君的山水画,其结构脉络从宋元一路走来,意象饱满,意境高远,中国画笔墨精神的古典化和心灵境界的崇高化在他的作品中都被作出了极好的阐释。清晨朝日初上的几许氤氲,农家暮归的袅袅炊烟,暖暖晴空里盘旋的山雀儿,山涧中回转欢唱的涓涓溪流,及散落在山间溪边的鲁中民居,正是这些让沂蒙人最熟悉不过的家乡景物,让朱仕明君的山水画平添了几分纯朴天真之气,也正是通过这些对沂蒙山景色元素的描写,诠释着他内心对故土最真切的深深眷恋。所谓境由心生,借青山逸浩气,托游云寄情思,由此想来,朱仕明君作品中的农舍民居、云烟溪水、秋岚雪光、流云暮霭也是他随手写来的人生意境。

朱仕明《山居秋暝》70×70cm
观朱仕明君的山水画作品,厚实的北碑书法底子使他的用笔以方笔居多,笔力雄健挺拔,笔调笃定踏实又不失灵动多变,起收承转干净利索,笔笔生发一气呵成,尽显北方汉子的豪爽之气。其作品不仅用墨苍润相济、淋漓沉酣,用色也饱含韵味,画面中时有跳动的色块,虽从古人启发而来也是自己对沂蒙山水写生之悟,别致的设色已略显个性化倾向。朱仕明君作品的画面架构也是起伏跌宕、开合有致,开卷犹如与青山对坐,笔笔痛快酣畅,处处昂扬向上,这些不仅仅是作者有意无意试图寻求的心灵之境,更是其内心与文化情怀的交融,彰显着画者对生命意义积极探索的笔墨精神。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朱仕明君没有自然主义的画地图般的模写山水,他在山水画创作中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情操,他的作品已不再是山水自然元素的单纯组合,而是其内心情感的流露与自我率性表现的载体,那些让他魂牵梦绕的自然情节已被他赋予了新的绘画意义,笔墨流转之余,正日益成为他内心无法撼动的山水情结。探研之山水篇章将更加灿烂!

朱仕明《山色夏云映》136×68cm

华北科技大学教授周天“读”了朱仕明的书法后,曾以《骤雨打新荷》为题高度评价朱仕明。他称,朱仕明很朴实,也很文。
周天称,朱仕明的书法以碑为主,表现点线厚重的同时强调毛笔的书写,结字重心上移,多取横式,以纵辅之,章法仍以碑版为主,总体形成了沉实洒脱、丰富多彩、烂漫挺秀的审美格局。看他的书写,读他的作品,让我想起元好问《双调?骤雨打新荷》中的句子:“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朱仕明是踏踏实实来做艺术的。他对碑刻造像墓志书法钟爱有加,《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元腾墓志》《元略墓志》等他都饱看饫临,寒暑不断。曾见他写“上善若水”大字,笔酣墨饱,万豪齐力,气象雍容,于碑真下过苦工。平时常能看到他的行书作品,少见正书,此时算是一饱眼福。
赵之谦是清末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大师,天分极高,35岁起专攻北碑,以北碑法为真为行为篆为隶,无所不能,尤其是从碑化出的行书,影响深远。时下,学赵之谦书法的人有一些,有的取得了些成绩。朱仕明也很喜欢赵之谦的书法,但他的学习方式是遗貌取神的,弃方正而取浑圆,舍规整而佐错落,把合度的中锋变为圆融的逆入和绞转,将间隙匀称的横纵分割结构为参差起伏,而字的重心大多偏右上却被保留下来。这样的学习诚如齐白石所说:“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模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

朱仕明《王安石诗意》136×68cm
再有,朱仕明对米芾和明清以来的大轴书法多有留意,对米芾书法的学习,给他的书写多了几分“刷字”的痛快。他不过分追求写碑的中锋沉涩和生辣古拙,而放意于书写的自由随性,通过线条的长短和笔墨的轻重来调节字形,碑的生趣被笼罩在他气脉通畅的行笔之中。而那些妩媚烂漫、纵横捭阖、体大浑穆、恣肆沉雄的明清大轴,它们给朱仕明书法的结字提供了另一个参照,由亦步亦趋的摹碑转而闲适随意地书写,由正襟危坐的正面像变为鲜活生动的生活照。
单纯就书法而言,魏体行书的写作是比较艰难的,他需要付出的更多,付出的多还不等于成功,当下有很多人不能穿过这道“南墙”,也有的就倒在这“南墙”之下,而朱仕明对碑的学习和写作在现阶段是成功的。
另外,朱仕明当下于绘画用功甚勤,他将书法所得尽情地挥洒在山水上,那些苍茫浑穆的墨气,那些沉实中透着灵动的线条,那些生机盎然的树木,那些妥帖自在的图式,它们再现着他的书法所得。所以,与其说朱仕明是一位书法家,不如说他是一位在当下很好地解决了以书入画的画家。

朱仕明《我的梦不是天边的云》136×68cm

知名画家朱凯旋曾以《抱朴得真独运心源》为题,赏析朱仕明山水绘画中的书法因素。他称,朱仕明正以自己的笔墨语言努力领悟着传统与自然的互融互渗,探讨着笔墨与物象的共存共生,他似乎越来越成熟地以现代眼光挖掘传统的潜能,在对传统的继承与当今艺术思潮转变的连接点上实现着对古代绘画精华的转换,抱朴得真,独运心源。
朱凯旋称,绘画上文人气质的体现主要集中在书法笔墨的运用,中国绘画发展一直与书法一脉相承,“石如飞白木如榴,写竹应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文敏诗诠解了书画同源奥义,几百年来被视为文人画的共同法则。作为一个传统艺术的践行者,朱仕明山水画中所呈现出的沉稳笔意,飘逸情调和清雅艺术品质,在其绘画艺术的创作道路上,与其三十余年的书功积淀息息相关,以书理入画理,以书法入画法,书法因素始终贯穿在其绘画审美之中。
传统的山水绘画推崇“以线立形质”,线条之美在东方艺术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朱仕明对于书法用笔和线条的质感是颇为敏感的,其早年习书以唐楷入手,后转为北碑,行书习二王、米芾、赵之谦等,其书法作品在表现点线厚重的同时强调毛笔的书写,并通过线条的长短和笔墨的轻重来调节字形,碑的朴拙稚趣被贯穿在气脉通畅的行笔之中,仅就魏体行书创作而言,其风貌俨然初具。基于此,他对于汉字造型艺术已经有深深的体悟了。故尔,朱仕明由书法而入绘画,与当今的许多习画者相比,他有着更为先在的优势,这也使他更懂得中国绘画中“笔墨”的涵义:即懂得怎样的用笔才会使线条更能体现出力量,同时也更富有韵味。于是,当朱仕明把笔下的形象由方块字转化为“山水元素”的时候,他仍然保持了“坚守笔意”的惯性。

朱仕明《祥云》136×68cm
展观朱仕明的山水画作品,北碑书法之气一览无余,作品中用笔以方笔居多,笔力雄健挺拔,笔调笃定踏实而又不失灵动多变,起收承转干净利落,笔笔生发一气呵成,除了用笔富含皴擦点染之外,对线条滞涩婉转之美的追求也极尽所能。达到用笔抒情的境界不是随意一挥而就的,而是靠长期的笔墨锤炼和自我修养的提升。朱仕明的绘画能有这种品格,从另一方面讲也得益于沂蒙革命老区自然山川的多年滋养,正可谓生于斯而长于斯,对家乡的深沉眷念是朱仕明山水画由来的初衷。朱仕明在这里得到了亲近山水的文人胸怀和个人情感的神圣皈依。朱仕明作品已不再是山水自然元素的单纯组合,而是其内心情感的流露与自我率性表现的载体,那些让他魂牵梦绕的自然情节已被他赋予了新的绘画意义。他在绘画与书法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即绘画艺术中书法的线性表现。尤其是近年来他的创作,都是用笔意识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作品。他所描绘的自然形态已经在他心灵上打下了绘画艺术的笔墨符号。
他笔下的山川巨石深厚苍拙,蕴含着自然造化之美。站在画家那气势磅礴、空旷浩淼的山水面前,似乎聆听到希声之大音在幽谧宁静的山谷间回荡……他将书法所得尽情地挥洒在山水上,那些苍茫浑穆的墨气,那些沉实中透着灵动的线条,那些生机盎然的树木,那些妥帖自在的图式,它们都再现着他的书法所得。所以,与其说朱仕明是一位书法家,不如说他是一位在当下很好地解决了以书入画的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出旧阐新,把中国画的线条意蕴发挥到了一个高度,书写点染,繁茂往复,绵密的行笔和松动的内部空间相辅相成。苍茫的书法笔意和生涩的墨韵,自然的鲜活情调和文人写意的智性内涵,使朱仕明山水画融合了多种美学旨趣而初具个性化的原创面貌。
诚然,书法因素维系着朱仕明山水画中的线性美感,但就绘画而言,其自有一套法则,即画画不能只是笔墨技巧的堆砌,如果那样,只会流于笔墨形式而空洞乏味。画家笔下的形象,之所以生动传神,除了优良的造型基础和深厚的书法功底外,与其重视师法造化是分不开的。要懂造型,会写生,无写生则画不鲜活。古人外师造化,虽未如西画之微妙微肖,然得自然之理,所绘物象盖都于自然中来而“中得心源”。朱仕明于此深有感触,身体力行,常于沂蒙山间写生年年不辍,亦广游名山大川,阔其胸次,由此积累的写生画稿甚多。观其创作之时,笔笔生发,虚实相应,收放自如,不拘于勾皴点染程式,或勾皴同步、或勾皴点染齐头并进,虚虚实实,不可端倪,若非具有全局之思,心存丘壑和高超的笔墨技巧恐难以达到如此境地。

朱仕明《沂蒙崮乡》136×68cm
朱仕明的艺术创作,走得是一条很传统的路子。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眷恋,使他的画作不仅仅在于他对于形象的描绘,更在于他对于这种山水情感结构的理解与诠释。在朱仕明的画面上,方正巍峨的蒙山崮顶,散落林间溪边的鲁中民居,正是这些让沂蒙人最熟悉不过的家乡景物,让朱仕明的山水画平添了几分纯朴天真之气,也正是通过这些对沂蒙山景色元素的描写,诠释着他内心对故土最真切的深深眷恋。他把一种思念化解为山水绘画的符号语言渗透在他画面的角角落落里,再用朴实劲健的笔触描绘出来,让人们去品味。他的绘画创作秉承传统,也敢于创新。观他的近期山水画创作,用色多有尝试,画面中时有跳动的色块,于传统启发而来亦是其对沂蒙山水写生多年之悟,别致的设色已显个性化倾向。其画面架构也是起伏跌宕、开合有致,对一些西方构成概念的植入也使他的画作颇具匠心,一片欣然之气,笔墨当随时代,在他身上展露无遗,彰显着画者对生命意义积极探索的笔墨精神。
以书入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文脉。凡书法、诗性、哲思、阅历,都以某种形式整合进入画家非凡的笔端,成为画家重新勃发创造力的来源。传统底蕴与自然精神的共同作用,提供给了朱仕明“自我”表现的平台,合乎自然之理的结构,与其书法性的用笔用墨结合在一起,使得他的绘画,能体现出一份坚实、清畅、灵动与丰富。
他称,朱仕明正以自己的笔墨语言努力领悟着传统与自然的互融互渗,探讨着笔墨与物象的共存共生,他似乎越来越成熟地以现代眼光挖掘传统的潜能,在对传统的继承与当今艺术思潮转变的连接点上实现着对古代绘画精华的转换,抱朴得真,独运心源。

朱仕明《长空万里青光》136×68cm

《》社记者张福海曾多次采访报道过朱仕明,在他的眼里和笔下,朱仕明深受齐鲁文化的滋养,是一位实力派书画家。
张福海称,朱仕明走出了沂蒙山,如今在北京发展,视野开阔,坚守执着真诚为艺术精神,不仅仅注重画作内美的完善,更注重山水画意境的提升,笔墨精神、品格达到了触目动人之感。
这根源于他长期以来对中国山水画最深的基础“真”与“诚”的追求。真是本真自然,诚是真诚良知。真善美合一,是真是善也是美,是他孜孜不倦以追求的理想境界。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说:“夫秋水苍葭,望伊人而宛在;平林远岫,托逸兴而悠然。古之骚人畸士,往往借此抒其性灵,而形诸歌咏,因更假图写以寓其恬淡冲和之致。”
最早读到知名画家朱仕明的《沂蒙山居》作品,为其营造的清新自然的画境所深深感动。画家无疑写出了沂蒙的人文新象,写出了沂蒙的厚重、质朴品格,写出了沂蒙新精神家园的时代面貌。再读到画家朱仕明近期的山水画作品,如《雨后·蒙山物语》《沂蒙崮》等,发现其个性面貌更加明显,营造的沂蒙意象更加纯熟,蕴深植厚,静穆庄丽。

朱仕明《云南石林写生之一》136×68cm
他的作品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笔、墨、色的运用,既富有古雅之气,又洋溢着浓郁的时代精神。细观画作,用笔方圆兼顾,以方为主,用色不碍墨、用墨不碍色,色墨混融,层层晕染,营造出了与众不同、生机盎然的山水情趣。作品打破了随类敷彩的局限,更多随意敷彩、以意设色,匠心独运。他以饱含深情的画笔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表现沂蒙山的形质,以及所蕴含的精神气质。
他的作品另一个特点,就是讲究骨法用笔,以书入画,法度严谨,随兴所发,意致不凡。无论用墨、设色,皴法、染法,他不但突出了中国画“用笔”这一技法特征,又能使之深厚,增强了画面浑然一体之感。同时,由于他常年坚持临帖习字,对魏碑、唐楷、米芾、王铎以及晚清以来的赵之谦、吴昌硕等书法大家情有独钟,掌握了用笔、用墨及章法规律,并“以笔之气势,貌物之体势”,使其山水作品呈现出悠然、恬静、灵动之趣,增添了画面的张力和阳刚之气。
画好中国山水画并非一日之功,画出体现地域特色、时代风貌、富有个性风格的作品更是需要画家深厚的功力和非凡的见识。画家朱仕明一方面具有扎实的笔墨法度和笔墨功夫,有了深厚的笔墨功夫,才能细致准确地表达出画家自身的感悟,才有可能创作出风格独具的作品。黄宾虹所言:“画有笔、墨、章法三者,实处也;气韵生动,出于三者之中,虚处也;虚实兼美,美在其中,不重外观。艺合于道,是为精神。实者可言而喻,虚者由悟而通。实处易,虚处难,苟非致力于笔墨章法之实处,则虚处之气韵生动不易明。故浅人观画,往往误以设色细谨为气韵,落纸浮滑为生动;不于笔墨章法先明实处之美,安能明晓画中之内美尤在虚处乎?”

朱仕明《云南石林写生之二》136×68cm
另一方面,画家高度重视不断提高文化涵养。传统山水画承载的是画家的学养、修养和素养,是和画家人生阅历息息相关的,是筑基于哲学、文化层面的,需要文化积淀、厚积薄发。从画家朱仕明《山色如浇》《物华春意》《淡烟漠漠雨濛濛》《山到秋深红更多》等作品可以看出画家坚持写生,扎根传统,更把元曲题画作为常规,借散曲以抒发寄托情怀。通过画作可以更好的理解画家的精神追求,画家朱仕明通过以沂蒙山这一方水土为载体,书写胸中大丘壑境界,以笔墨书写自然的精神。
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表现沂蒙家园生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他始终保持了沂蒙人特有的品质,朴实、大气、内敛;没有沾染江湖之气,没有为市井气所笼罩;极为可贵的是始终保持艺术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即使近年来,他虽然居住在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接触南来北往的人多,交流信息也多,面对市场洗礼大,也始终坚持山水画创作可贵的方向学术性。
品读画家朱仕明的山水画作品,你会发现其“潜窥古人之秘奥,深识画理之元微”,他走的是一条与古为徒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之路。他寻求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文化革新精神的融合,饱含深情地书写着沂蒙精神家园,营造出当代沂蒙的理想人文之境。他保持着一种寻常、自在、平和的创作心境。正是这种画境背后的心境,让我们深信画家会创作出更多如春风一样令人陶醉的作品,走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朱仕明《云南石林写生之三》136×68cm
艺术家名片
朱仕明

山东临沂人,现任职于北京,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出版个人书画集十余种。2010年、2012年连续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2014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书法家。2016年又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

上一篇:热烈祝贺史星文主席《书法写我-史星文书法展览》在深圳隆重开幕
下一篇:2020年大版预定户盈利及退款数据!所有邮品预订款怎么退?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