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

文化传播专家周斌:将中国书法文化推向国际舞台的践行者

周斌,1964年11月生于上海,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书法学出站博士后。1990年起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2006年被聘为教授,先后在美术学系、传播学系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总部新闻部NGO组织“国际书法联合会”主席。兼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0),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书法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应用心理学会副会长。2011年至2012年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往美国纽约大学从事书法跨文化心理访问研究,期间在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国等重要机构讲学,教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中国书法。在欧洲、南北美洲等地多次举办“抱朴含真——周斌教授书法艺术国际巡展”。
日前,周斌接受李世俊采访。
李世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推进。请您根据您的经验,谈谈如何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将中国书法更好地传播到海外。
周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政策高瞻远瞩,为知识分子和文化艺术工作者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原来我们的文化传播比较多地把精力放在欧美与东亚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引导文化艺术界人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人文艺术层面的交流,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与互信,这有助于中国和更多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对未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非常重大的积极影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书法文化的传播,我根据多年在海外书法国际传播的经验,我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可供同道参考:
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与艺术的交流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地相互浸润,人们会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某种文化或艺术,不要过多地进行干预。我给潘基文先生教书法,在联合国给外交官教书法,主要以民间文化交流的方式进行,他们大多带着一种自发的兴趣来学习书法与中国文化。2014年,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名家面对面》记者采访时,记者提了一个问题,说网上有种说法认为我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官方外交家,我立即纠正了这种说法。我说自己一直在用一种民间的方式传递书法之美,作为一个艺术家,面对任何一个想学书法的人,我都会想办法让他学得更好,这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分内之事。
二、以点带面,抓住关键。由于跨文化传播容易产生“文化折扣”现象,我们切忌盲目地、无针对性地传播书法文化,要注意书法受众的选择,否则会导致无效传播。我在书法国际传播中,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国家的外交官等关键人群进行教学,因为,外交官本身负有国家间文化交流的使命,他们有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意愿,而且他们本身处在自己国家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如果对某个国家的文化艺术非常欣赏,可能会通过自己国家的媒体和相关部门进行宣传与介绍,这种传播的效果会更为理想。当然,这种关键人群不仅仅限于外交官,还包括华侨、留学生等群体。另外,在书法文化传播活动安排的城市选择上,都可以运用以点带面的方法,由一点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三、化繁为简,化零为整。中国传统书法教学一般注重程式训练,非常复杂,如果将这一套教法僵化地搬到欧美国家以及阿拉伯国家,往往会让他们对中国书法望而却步,收效甚微。中国书法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抽象艺术,因此,我在向西方国家传播书法时会因势利导,用西方的抽象绘画理论讲中国书法,将书法纳整个世界人类艺术体系之中,这样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同时不会失去中国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精神与内涵。另外,中国书法一直以来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进程中,如何阐释中国,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以书法为载体将中国文化进行整合性地传播,组合中国哲学、功夫、戏剧等中国元素,建构组合拳模型,而不能只就书法谈书法,或到国外简单地举办几次书法展览就万事大吉。中国书法与中国哲学思想乃至汉语国际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用好中国书法这种母介质,对文化国际传播有事半功倍的效应。
总之,我们一方面需要“胸中有大义、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另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西方文化受众人群的心理,因势利导,减少文化误解,才能借“一带一路”政策的东风,将中国书法更好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周斌书法作品
李世俊:2014年,在您的倡导下,“书法小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国际学校正式挂牌成立,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书法小联合国”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周斌:四年前,在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以及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支持下,我们在联合国的国际学校成立了书法小联合国,目前已有200位成员,包括驻联合国各个国家外交官以及他们的子女等。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用书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效果非常好。通过四年的建设,我们的工作逐步走向完善。尽管潘基文先生离任了,但是这个机构仍然得到联合国与各国外交官的支持,书法小联合国已经找寻出一条极具特色的道路。近年来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潘基文夫人与联合国国际学校校长Camblin女士为“书法小联合国”成立揭牌
第一,“书法小联合国”的内涵拓展。在联合国新闻部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我们成立了联合国NGO组织“国际书法联合会”。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国际书法联合会”下分设了两个机构:“书法小联合国”主要承担世界各国青少年书法交流工作;“周斌书院”主要为联合国的官员、美国主流社会政府官员提供教学服务。我们在原先“书法小联合国”平台上做了很好的拓展,以外交官子女这一群体为基础,逐步扩展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国际友人,从联合国多边文化平台走向美国主流社会群体,拓展“书法小联合国”的内涵。
潘基文(右)参观“周斌书院”
第二,“书法小联合国”合作伙伴拓展。我们通过“国际书法联合会”平台与世界各国其他领域的联合国NGO组织建立了良好的联系,现在跟国际往来的交流平台在逐步扩大,已经跟联合国的40余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NGO组织建立了联系。我们在一些国家搞活动的时候,都有相应的组织来支持。这种以民间为主体的书法文化交流,拉近了不同民族与国家人民与中国的距离,成为官方文化交流的有效补充。
第三,“书法小联合国”在各国友好人士的支持下,在我们长期国际教学实践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中国书法文化国际教材,其中《风调雨顺——春、夏、秋、冬》中国书法文化教材,以熊猫妮妮和她的美国好朋友杰瑞的故事,来讲述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中国文化。书中不仅有民俗、有剪纸、有图画,而且还可以通过扫每页中的二维码,来一步步按照手机视频中的指导示范学习书法,目前它已成为部分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的畅销教材。
周斌在指导外国学生写书法
“书法小联合国”正在组织专家做多媒体教学方面的教学课件,将课程与网络传媒结合起来,使中国书法文化教学能够线上互动。“书法小联合国”尽管是一个民间组织,但是它所肩负的责任重大,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国家的支持,相信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李世俊:习近平总书记讲:“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了很多精气神的东西。”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行过程当中,书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周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对书法的谈论非常到位,中国京剧、中国功夫、中国书法,都带有我们民族文化所特有的“精气神”,由此成为不同于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自成体系的文化,这种文化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是值得珍视的美好文化,值得将这种文化所带有中国韵味、中国精神的美分享给各个国家的人民。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行中,书法可以传递与呈现中国哲学所蕴含的独特智慧,可以用艺术的直观形象让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减少在一些领域中不必要的摩擦和误解,增加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讲,书法不仅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也是人们用美丽的线条表达美好情感的艺术,它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拉近中国与世界人民的距离,使各个国家的人民通过美丽的线条来认识中国,进而欣赏中国,包括中国的文化、语言、历史等各个方面。
2016年,我受教育部委托,主持“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重大攻关项目,其中有一个子项目就是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书法文化的传播,我们项目组去这些国家做了专门调研,研究这些国家的人民对书法书体与字体的偏好,在研究的基础上,争取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周斌书法作品
李世俊:您创办了“中国书法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这样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机构,而且对于青少年书法心理特征的研究也非常深入,请您为我们谈谈书法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
周斌:这是我15年前就开始做的工作。教育学研究往往需要借助心理实验的数据,这自然就涉及跨学科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表明:科学的书法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如对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具备、良好性格的养成,乃至于对青少年多元智力的发展都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养成的基础,用书法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很多途径。比如,可以强化在书写过程中的仪式感,在青少年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求养成敬惜字纸的习惯,不要随便涂鸦,清代陈宏谋在《养正遗规》中说:“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揩着毫。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他特别强调在习字时“必楷敬”,要对书法养成一种敬畏之心,蔡邕讲要“如对至尊”,这对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培养有非常直接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让青少年在一个群体中共同学习书法,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因为自己练习而日益感觉枯燥,在群体中学习书法,一方面可以让青少年相互交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另外一方面,因为青少年自制能力比较弱,在群体中练习书法能够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作用,儒家文化讲“敬业乐群”,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当然,我们还可以在青少年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让他们多写一些历史人物的励志格言、古代经典中的名句,这些会对他们确立自信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我们可以根据环境、时间、空间等因素,比较有弹性地设计一些方法和途径,用书法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
周斌书法作品
李世俊:您常年在高校任教,那么针对国外书法爱好者和国内高校书法专业学生,在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异同点?
周斌:国外书法爱好者与国内书法专业学生,在对中国书法的认知与欣赏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我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中美两国各挑选了20所大学,每所大学再挑20名学生,分别向他们展示颜真卿的楷书与怀素的草书作品。结果,80%以上的中国学生喜欢楷书,但大部分的美国学生喜欢草书,他们觉得草书很有创造力,像跳舞一样。
对于国内的学生而言,由于师生都处在一个文化场之中,很多环节其实不必用语言解释,这很像教育学家波兰尼所提出的“默会知识”,或者把它称作“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学生们意会即可,不必言传。但对于国外的学生,尤其是对于欧美国家、阿拉伯国家等的学生而言,由于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都不对接,对他们的书法教学,很多环节都需要有意识地用语言解释,需要用理性解析式的思维清晰地把一些动作步骤介绍清楚。
周斌书法作品
李世俊:针对国内的书画教育,您有什么建议?
周斌:使用图片与影像已经成为“读图时代”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我觉得我们国内的书画教育,在传播媒介的使用层面,可以有意识地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对于大众的书画文化普及,需要有意识地借助影像进行传播。此外,还需要分析受众人群的接受能力与趣味、注意传播内容的设计以及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如线上传播与线下传播)等方面。在古代,书法主要是在文人士大夫小圈子内部交流,但我们所身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科技手段已经能够满足一般民众学习高雅文化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书法教育的思维不要停留在以前,要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
针对中国学生的书画教学,由于在一个文化圈中,人们的文化习惯、文化认知风格很容易被固化,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于全球化发展背景的教学体系,如果还是用老一套的方法进行教育,会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最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各个地方呼吁高校要建立“书法+”的教育模式,所谓“书法+”,就是除了让学生具备书法创作技能外,还要有在其它专业领域的能力,如文化传播能力、管理能力等。传统美院对于书法专业学生的教育大多是技艺层面的训练,致力于培养“书法家”,但我觉得这不符合当代社会对于书法人才的需求。我所理解的好的书法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具备“书法+”的综合素质,使书法能为学生日后在其它方面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促进作用,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懂书法的写字匠。2017年,我被上海交大引进,专门成立了“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主旨就是为了培养高端、一流的综合性书法文化创意人才,促进书法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我们的学生除了应具备精湛的书法技能外,还应有外语表达能力,系统学习现代金融与管理学,懂得品牌塑造与营销,掌握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前沿动态,具有国际视野,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就业面会得到拓展,将会在中外政府职能部门或相关外交机构、研究机构、文化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周斌书法作品

上一篇:汉风秋月——李全有、吴洪涛书画联展在汉中市博物馆举办!
下一篇:卢体楷书传人陆启成,三百个楷书笔法字帖欣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