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资讯

姜昆书法一尺报价一万,书法家们:扰乱市场,回相声界去

姜昆
姜昆,是著名的相声演员,其1950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烟台。
他的艺术创造和表演,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踏着时代的节拍,赢得一个时代,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并且屡次作为政协委员参加参过全国政协会议,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殊待遇。
打小的文化熏陶,艺术滋养
姜昆老师从小家住北京人民剧院附近,其父亲姜祖禹痴爱古典文学,喜欢看京戏话剧,每次演出都会带着年幼的姜昆前去观看。
潜移默化中让姜昆老师也爱上了文艺。也让青春时期,充满创作欲望的姜昆老师如鱼得水。
1966年16岁的姜昆中学还没毕业,正值文化浩劫,其为了实现自己的文艺梦想参加了H卫兵的宣传工作。
1968年到黑龙江建设兵团成为下乡知青。在北大荒做知青的8年里,姜昆老师积极参加各种兵团的演出宣传工作,1974年担任宣传队长,在兵团组织的去省里的汇报演出得到省里的肯定。
1975年被选入黑龙省代表队,和另外两人的相声《大钢连长》,代表黑龙江省去北京参加汇演,取得了成功,
年轻时的姜昆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伯乐千里寻马
北京的汇演成功,让年轻的姜老师倍感欣喜。
一日,汇演结束返回哈尔滨,住在体委招待所的的姜老师正在熟睡,突然进来一位民警,把他带到大名鼎鼎的相声大师马季和著名的笑星唐杰忠面前。此时还在惊恐中,一头雾水的姜昆老师就这样拜在了马季老先生门下,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原来,在北京汇演成功的姜昆,让两位相声大师青眼有加,正打算收徒的马季老师,终于发现一颗好苗子。这才不远千里从北京跑到哈尔滨去要人,也终于成就了姜昆老师。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反映着时代的精神,表现时代的特征,独创的时代文化,才符合这个时代的口味,表现着这个时代的个性。而姜昆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和着时代的节拍,赢得了时代的认可。
早年姜昆的相声团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时代的机遇
此后的姜昆老师,追随师傅马季老先生,开始主攻相声。1976年来到北京,到中国广播艺术团做做相声演员。
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电台广播才是最受大众的喜爱的消遣方式。但这几年的时光里,追随马季老先生的姜昆老师,正是打磨自己,提升自己的大好时光。
此时各种文化节目大部分是把文艺界的大师们汇集到一起,录制成《春节大联欢》,主要是语言的形式放到电台上传播。姜昆老师就在这肥沃的土壤中努力的汲取着,准备着。
1979年央视录制“新年茶话会”,放在电视上直播,此时全国的电视拥有量才400多万台,在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口面前简直微不足道,此时的春晚节目更是没有什么影响力。
而1983年,这一切都彻底的被改变,央视开始电视直播春晚,而此时春晚上没有专门的主持人,此时担任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的马季老先生带着徒弟姜昆,和王景愚,还有刘晓庆一共四人就成了首届春晚的当家主持人。
而此后的姜昆老师,多次在央视春晚主持和演出,创作出一批紧贴时代的作品,上百部作品被呈现在电视上,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十几年的演绎和创作生涯,也奠定了自己的文艺地位。
姜昆说相声
责任和担当,小胜凭才,大胜凭德
1985年姜昆当选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同年接替师傅马季先生,担任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
1995年辞去了职务担任自己创建的中华曲艺学会会长,并潜心研究相声,编辑整理《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成为研究中国相声的珍贵资料。其创作的《姜昆相声集》也成为了中国相声人人手一册的教科书。
他的这一举动填补了相声艺术仅靠口头传承,言传身教的空白。这体现了姜昆老师对传统相声艺术的热爱,带着相声人对民族文化,与生俱来的原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赵本山曾说“如果当年没有姜昆这个伯乐,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我”。
1987年,担任中国广播团团长的姜昆带队去铁岭演出,此时名声在外的姜昆老师,在铁岭演出时却冷场。
观众唏嘘其还不如本地的“赵瞎子”演的好。经过调研发现“赵瞎子”赵本山的确是个具有表演天赋的人才,姜昆老师多方推荐,才终于使得赵本山大叔走上央视的春晚,使其在日后获得“小品王”的称号。
作为从基层走出来的人民艺术家,姜昆老师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放在首位,把为人民群众上上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作为毕生追求。
这是老艺术家的共同心声,也是其作品反映时代,得到人民大众喜爱的原因。其惜才爱才的表现,也无愧2003年获得中国文联授予的“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赵本山与姜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捡拾父亲遗志,成为被相声耽误的书法家。
童年时期的姜昆老师,在父亲姜祖禹的要求下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一度练习书法十载。而活泼好动的姜老师,下乡成为知青后,因为无人管束就这么荒废了,期间落下三四十年。
人到中年后的姜昆老师,面对父亲的墨宝,幡然醒悟,继续临摹欧体、颜体,笔耕不辍,拾起了父亲的遗愿,成为相声界里鲜有的书法家。
人们也许觉得,这是姜昆老师成名后的附庸风雅,然而姜昆的书法却是师出名门,别具一番书法的渊源。
姜祖禹书法展
其父亲姜祖禹是七八十年代有名的书法家,也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级语文教师,属于老一代的知识是分子。
小时候的姜祖禹师从民国最著名的大书法家张伯英,勤学苦练五十余载,其书法作品曾得到齐白石的赞赏。后来成为70、80年代有名的书法家,作品被天安门城楼,主席纪念堂、钓鱼台、等各地碑林收藏。
为了弥补父亲的遗憾,姜昆替父出了一本《姜祖禹书法集》,这本书法集录得到著名的书法大师沈鹏的高度赞赏,并亲自题名。
后来书法曾在国家美术馆展出,姜昆老师觉得自己的父亲只是个平凡的小学教师,能够在国家美术馆展出,感到震惊的同时,更坚定了其追寻父亲,练习书法的决心。
重拾书法的姜昆老师,遵循着父亲的遗训:书法,书法,书之有法。一步步地成为了书法家,成为书法界的名人,也最终成为网友们所谓的被说相声耽误的书法家。
姜昆书法
努力维护着文化的底蕴,却遭人非议
作为相声大家,相声艺术的非遗传承人,姜昆老师努力维护着相声文化和传统,想用文化的底蕴托起相声的未来。建议逗笑别人不要太俗套,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这是其作为大家,正统,遵循祖师爷的原则,也有对整个行业的期望。
但也有的人是追求商业,愿意追寻流量。一如秀才遇到兵,条条框框的东西觉得已经过时,好不容易爬起来捡回一条命,已经很是不容易,不是很爱听。就像很多人佩服陈道明,却有的人更愿意做“范爷”,包装成“范丞大”。本来一句好心行业心愿,就这么迎来了见谁都爱怼谁的谁。
是的,新时代了,放的更开了,但是作为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废其糟粕,成人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把握自己只不过简单的一笑,但是在公众场合,网络文化里还有未成长的小“禾苗”。
姜昆
据说,明星的收入都是以“亿”为单位进行统计的。各路明星无师自通的爬行文都已各显身手的时候了,那么作为正统,带有传统文化底子,兼具书法一脉的姜昆老师,作为文化圈名人,岂不更胜一筹?
当下的粉丝经济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万一尺的报价中,慕名而来的也不会觉得高。而作为书法界的正统,在明星兼具书法界同行眼里却又报价如此之低,让那些出门带保镖,以价格显身价的明星们,靠书法敛财的书法家们情何以堪?
也正如姜昆老师所言:说相声是让别人高兴的事情,而书法是让自己高兴,取悦自己的事情。

是的,作为书法家的姜昆老师完全是出于重塑自我,在书法面前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自居,是继承父亲的遗志,追寻父亲的风骨,不愿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只想规规矩矩的书写中国字。在文化中自娱自乐,其相声高兴别人,书法愉悦了自己。
而那些觉得其扰乱市场,让其回到相声界的“书法家们”,应该想一想为何书法大师沈鹏的作品,一平尺为何能卖到几十万呢?自己以书法家自居,却为何不多花点心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成就呢?

上一篇:田英章老师楷书励志名句对联66幅,值得收藏!
下一篇:潍坊新华中学11名学生书法作品在市区大赛中获奖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