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

《河南唐村武术资料再考略》(二)魏美智

(四)唐村碑刻中的武术资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一、关于徐庶母亲碑刻抄件的真实性问题。从周伟良的文章中看出,他并没有看过《诸葛亮传》,就妄谈徐庶母亲籍贯的质疑,态度颇有点不严肃。写与别人商榷的文章,我首先要把别人文章看数遍甚至数十遍,然后查阅有关资料,才敢于动手写作。写东西是个严肃的事情,既要对别人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一个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负责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文章的。《诸葛亮传》虽然没有徐庶母亲的籍贯,但是却有徐庶的籍贯。《三国志·诸葛亮传》:“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谓为信然,就是说非常可信的。颍川,郡名,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即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禹县志》也有徐庶的有关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确实没有徐母的籍贯,但是,徐庶的籍贯确是“谓为信然。”在我们没有发现新的记载前,徐母的籍贯按照一般规律应该嫁夫随夫,夫死随子,应该也是颍川人。其实,徐母的籍贯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三国志》看,她也是有抱负的人。从徐母所写碑文抄件看,她确非一般家庭妇女。千载寺的信众让她写碑也是顺理成章的。
查阅其它资料得知,董卓之乱发生在汉中平六年(189年);初平元年(190年)王匡、袁绍驻军河内讨伐董卓;初平三年(192年)徐庶前往荆州;建安六年(201年)徐庶投奔刘备;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安十二年徐庶荐诸葛亮;建安十三年和刘备在一起的徐庶的母亲被被曹操俘获。《三国志》中并没有徐母骂曹的章节。周伟良拿《三国演义》徐母骂曹的情节强加到徐母的头上,有点戏说、玩弄历史的味道。用这种对历史极不尊重的态度研究历史,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吗?曹操尽管在建安十三年俘获了徐母,但是,因为徐庶已经投奔到曹操的帐下,并未限制徐母的行踪。从“盼无极养生,保三鼎一统”看,碑文的写作应在建安十三年之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赤壁之战之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河内(唐村)当时是在曹魏所辖的境内,徐庶的母亲才会发出“保三鼎一统”的感叹。
在唐村调查研究的时候,很多老者都告诉我,文化大革命前文化馆长张英钊曾经拓过徐庶母亲写碑的拓片。张英钊是博爱县文化馆副馆长,主管文物。张英钊告诉我,他确曾去唐村拓过徐庶的母亲的写碑。他说:那通碑的字写的不好看,笔画像小木棍一样,从书法角度看确是东汉的写碑。文化革命太乱了,不知道是丢失了,还是被谁拿去了。我问:难道拓碑回来没有登记吗?张馆长说:文物都不见了,更何况登记表?早无影无踪了。
周先生说,即使是真的也得有专业学者进行考证甄别。这是自然的事情。但是,须找些品德好的学者专家鉴定。中国科学院李醒民教授曾写有《学界乱象》一诗,形容学界乱像:“学界沉沦名利场,搅得鸡飞狗跳墙。争权夺利狼奔突,窃文钓誉鲫过江。鱼目胜珠已见惯,瓦釜毁钟亦寻常。何日清源更正本,澄我学人学问乡”。
关于《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现有照片为证。陪同周伟良教授在金伞山考察的时候我特意找到了这通残碑,让周先生去看,周先生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自己没看也就罢了,总不该说他并非残碑啊!
五、《唐僧十力和尚传碑》是珍贵的武术历史文献。
《唐僧十力和尚传碑》是珍贵的武术历史文献,这是学界的共识。周伟良先生围绕《唐僧十力和尚传碑》提出的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想否定它的学术价值,是不值得一驳的。
1、唐代少林寺习武吗?稠禅师出生于北魏,是少林寺第二代主持。周先生说稠禅师习武是在邺城的永安寺,而并非在少林寺。请问周先生,稠禅师在邺城学会了武功,到了少林寺因为少林寺没有武功,他的武功就自然全丧失了吗?如果没有丧失,他在少林寺当住持就没有传下一麟半爪武功吗?周先生还说,关于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曾撰文强调,少林寺武功缘起与紧那罗王的信仰并认为“将少林功夫源头直接归结到隋末少林僧助唐史实上实为勉强。”请问,紧那罗王是稠禅师吗?如果不是,这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吗?如果不是,那么周先生是不是偷换概念了吗?如果不是,周先生引用释永信的话究竟要说明什么?拿释永信当做挡箭牌能掩盖胡言乱语吗?
2、唐朝有冠名的武功吗?本人才疏学浅,不知道稠禅师在少林寺传下的是什么武功,请问周先生,稠禅师传下的武功没有名称吗?如果当时是有的,只是没有流传下来,那么,没有流传下来名称就是没有名称吗?少林寺没有流传下来,别的地方流传下来了就是假的吗?
3、周先生对《易筋经》的研究,特别是对西谛本《易筋经义》的研究也是混噩的。且不说乾隆的避讳问题,其中的许多文化元素周先生并没有认真研究。比如,周伟良曾提到该本上有四方印章,一是“骑部曲将”,二是两方“凈心抱冰雪”;三是“读书耕织人家”。其中“读书耕织人家”周先生既不能确定是印章的主人是谁,更不能确定印章主人的生存年代,怎么就用一句明、清时期文人所用的闲章就将其了结了?到底是明朝的文人,还是清朝的文人?如果是明朝的文人,他的印章怎么会盖到清乾隆时期的西谛本《易筋经义》上?如果是清朝的文人,他是清朝那个年代的?“骑部曲将”,据香港中文大学王人聪先生在《古玺印与古文字论集》中考证,《晋书·朱何传》中有记载:晋时有骑部曲将,其官秩在骑部曲督之下,其地位和部曲将相当,但所领的兵种不同,部曲将领步兵,骑部曲将领骑兵。既然是晋朝的官印,为什么会印在西谛本《易筋经义》上?梁清标所藏的书画有两处印有“凈心抱冰雪”的印章,可两方印章的风格又不一样,怎样确定“凈心抱冰雪”就是梁清标使用的闲章?梁清标为什么要在上面印两枚不同风格的同一内容印章?“骑部曲将”和“凈心抱冰雪”一方是晋朝的官印,一方是晋朝诗人的诗句,为什么会印在《易筋经义》上?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晋朝有没有什么关系?考证一个版本如果其中的文化元素就弄不清楚,何来正确答案?
周先生说,《易筋经》按目前“学界”的共识,应成书于明中晚期。请问:《易经经》“成书”时期能够等同于初创时期吗?周先生也来考察过王堡枪。王堡枪始传于王仲锦。王仲锦明万历年间人。王仲锦传了五代,到了第六代王安民拜李鹤林为师深造后,整理出王堡枪谱,时间是清乾隆五十二年。我们能以王堡枪谱成谱的年代来断定王堡枪始传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吗?显然是荒诞的。同理,用《易筋经》成书年代来判定《易筋经》创作年代也是非常荒谬的。目前,“学界”对《易筋经》历史的研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一叶之见来证明泰山仅仅是一叶,能够不荒谬吗?所以,《易筋经》产生于明中晚期的结论难以成立。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专家研究过《易筋经》产生的历史,年代;《易筋经》产生的文化背景;《易筋经》产生的理论依据。据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易筋经》应产生于汉代的河内(博爱)金伞山万寿观,创始人为万寿观主刘自然。其依据,一是刘自然是道家导引养生的鼻祖。汉武帝刘彻曾亲临万寿观随他学习导引养生。著名的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出自汉朝皇宫,为刘自然的弟子汉武帝刘彻所传;二是刘自然道号太玄真人,是汉代道家鼻祖。他曾亲绘《五岳真形图》送给西王母,由西王母转赠给汉武帝,促成汉武帝亲临万寿观;《五岳真形图》是五岳真形的图腾,有了《五岳真形图》就可以掌握五岳道家的分布。凡是身披《五岳真形图》可以在五岳的任何地方通行无阻;五岳的任何毒蛇猛兽都不敢侵犯。刘自然集五岳道家功法为一身,五岳的道众都师事于他。三是魏晋之前已经有了《易筋经》的相关理论,如在魏晋时期出现的《汉武帝内传》中的“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由此看来,《唐僧十力和尚传碑》有关《易筋经》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4、“以柔克刚,舍己从人”不应出现在同一文章是伪命题。以柔克刚,舍己从人,是千古至理,为什么不能出现在同一文章内?请问,周氏前辈里可以有周伟,可以有周良,那么,到了五十年代出现了个周伟良,就应该认定周伟良的出现是没有依据的,是荒诞的吗?或者说周老爷子造假了吗?周伟良说,他说的“以柔克刚,舍己从人”是根据于武术的特有语境来谈的,难道《道德经》与《孟子》的“以柔克刚,舍己从人”就不是武术的特有语境吗?
5、所谓人民大学张全海先生的考证,是周伟良先生炮制出来的一则学术笑话。张全海先生是我朋友的朋友。张全海先生告诉我,他之所以写《唐村三碑初考》是应周伟良之约写的。周伟良说,他写了一篇《河南唐村武术史料考略》的文章要在《中华武术研究》杂志上发表,请张全海先生写点东西帮他造造势。周伟良曾两次亲临唐村考察,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你既然让张全海写文章造造势,为什么不把你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交给张全海?而是让人家从网上搜索一些网络资料呢?你说,你得到的《唐僧十力和尚传碑》不太清楚,请问周教授,不太清楚就是假的吗?其实,周先生心里一清二楚,他的所谓《河南唐村武术史料考略》是歪曲事实,将唐村的武术资料正的说成是邪的,将真的说成是假的,是一篇违背学术道德的违心之作,所以心虚胆怕,不得不让人摇旗呐喊而掩盖自己的恐慌,平定自己的恍惚之心。周先生,你说是吗?
6、所谓心意六合枪拳门传人的认定问题。关于姬龙凤创心意六合拳的问题,周伟良也是揣着糊涂当明白。姬龙凤有很多迷并未解开。一是名字,有的说是叫姬龙,有的说叫姬风,还有龙峰、龙凤、姬拱,际可,等等,不一而足。二是出生年代,最初说是清康熙时代人,之后又说是清初人,之后又说是明崇祯年代人,最近又说是明万历年代人,越说越邪乎,大抵是演绎的成分居多。我想,如果现在有人拿出宋朝时期的心意六合拳谱,马上姬龙凤就会成为宋朝的人的。将姬龙凤与姬际可视为同一人不知从何时开始。但是,从网上发表的《姬氏家谱》看,疑点颇多。《姬氏家谱》中的大字是一个人的手迹,其中的小字显然与原家谱的书写水平不一样。字迹上看,应是先有大字,过了若干时候才又添加的小字。用虚假的东西来佐证真实的东西是假的,这在道理上是如何也行不通的。姬氏的后人为了证明姬际可确曾会武功,说是为了练出枪的准确性,姬际可骑着战马,每天用枪扎椽头,100多个椽头都扎坏了。这是典型的杜撰。在农村,房屋、土地被称为家族的基业。姬际可家业再大,他也不可能达到自毁基业的程度。由此及彼,其姬龙凤传艺河南的传门认定,也是缺乏史据,值得怀疑的。
唐村的武术资料,从徐庶母亲的碑文,到《唐僧十力和尚传碑》,到《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以及传抄的丘处机、王重阳的前人题写的碑文,组成了第一组金石方面的证据链;金伞山万寿观围绕刘自然导引养生方面金石碑刻抄件组成了第二组金石碑刻证据链;从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到李仲的《十三势释名》《十三势行功心解》,到李鹤林的《太极拳论》,组成第三组武术资料证据链;所以,来考察的中国明史研究专家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兴亚、学者赵世俞、康戈武、张志勇等等;外国的李自成研究专家戴福士、英国社会学专家柯大卫、美国教授唐宁都认为是真实可信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王广西先生经过多次考察将千载寺和唐村的武术资料写入《中原文化大典》受到了河南省各界专家学者们的肯定。难道他们眼拙吗?难道他们不及一个初中毕业的研究生吗?
六、唐村武术资料是武术资料信史
1、武澄清学拳唐村李氏的证据。其一,武澄清墓志:“年十八補諸生,旋食餼,文名籍甚。時丕承公已謝世,家道艱難,以舌耕為業,兼課二弟讀。道光甲午舉於鄉,主講秀洺書院,成材甚眾。嗣以大挑二等授樂亭教諭,其教諸生也,一如在秀洺時,及門登春秋第者踵相接。咸豐壬子捷禮部試,以知縣籖分浙江,告近改河南。其明年,赴豫,又明年補舞陽”说明武澄清年轻时是以舌耕为业,当教师的,并没有会太极拳的记载。其二,武澄清在舞阳得到李氏的拳谱后,会太极了,这不是学拳历史的证据吗?其三,武澄清有一篇《释原论》,其中有“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分为阴阳之分,合为阴阳之合。太极之形如此,分合皆谓己而言。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懂劲之谓也,揣摩日久自悉矣。”这不是李鹤林《太极拳论》里的内容吗?从这三方面看,武澄清学拳于唐村李氏还有怀疑吗?
2、有关朕与联的出处。《大漢皇帝劉徹諭》:
金傘山側萬壽觀主自然先生太玄真人
一百十九貌若嬰童制服靈丹導引術鼎
金書赫赫鶴駕騰騰道德經授圣智圓通
無極易論術丹極妙五行否泰八卦存蒙
萬物之生負陰抱陽人之真元陰陽元通
朕聯先天極妙之主逆順運體冲和之本
河上公薦朕弱躬訪后返先天永人天年
朕詔卿弘東方朔讚賜師自然漢劉國姓
欽此
大漢乙卯歲次八月一日安昌縣令劉得幸立石
请看,“朕聯先天,極妙之主;逆順運體冲和之本。”这是汉武帝的圣旨里的话,可见,《无极养生拳论》《李氏家谱》里的朕与联都是有出处的。汉武帝出生于公元156年,距今将近2000年,莫非他在阴曹地府半夜里忽然醒来,想起了近两千年后会出现个叫孙禄堂的《形意无极学》可抄着玩,也抄了一下吗?周先生,孙禄堂的联、朕的出处在哪里?
3、所谓“秒杀”大师级人物。武禹襄拳谱得自舞阳唐村李氏的盐店,与杨氏太极拳谱同出一源。只要不是弱智之人,都可以看出武禹襄对李氏太极拳谱的改动是错误的。武禹襄虽然是“大师级”人物,怎奈他在陈清平那里学习的时间太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与不足,是很正常的。指出他的不足,也是对武禹襄和他的后辈们的负责。到目前为止,除了对武术一知半解的周伟良先生,还没有人提出来我对武禹襄更改的李氏太极拳谱的错误提出不同意见。我手里虽然没有握着什么绝对真理,但是,我讲的那些道理确是对加深武禹襄太极拳理论的理解有帮助的。
4、周伟良先生并未读懂我的关于李氏太极拳谱内在联系的意思。李氏太极拳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割断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不能全面理解整个太极拳理论的理解;割断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弄不清太极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就弄不清楚它的拳义拳理。周先生虽然伶牙俐齿,但是,他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确是一知半解的,牵强附会的。他的三份《拳谱》的年代“不会早于民国”的判断是非常荒谬的。他的判断的基点,是唐村李氏的太极拳谱抄自武禹襄的太极拳谱,这个出发点就是非常荒谬的。武禹襄及其后人众口一词说武禹襄太极拳谱得自舞阳李氏的盐店,周先生却反武禹襄及其后人之道而行之,说唐村李氏的太极拳谱是抄自源于李氏的太极拳谱的武禹襄太极拳谱,颠倒源流关系,这不是在用绕口令的方法来日哄人吗?
七、余论
1、学术争论要注意文化素养。从周先生的论文中可以看出周先生语文基础理还有点欠缺,遣词用字有点辞不达意。如说我对李氏家谱传抄的年代“三缄其口,闭口不谈。”如果周先生不健忘的话,在李岩研究会我们很多人都谈过李氏家谱的传抄年代,有两种意见,一是抄自二三十年代;另一种认为抄自四十年代。这些都是公开的,怎么到了周先生的文章里就成了“三缄其口,闭口不谈”?其次,说我在《易筋经》的成书年代上玩起了“颠倒乾坤的禳星大法。”什么是乾坤?《周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我一个退休干部难道是如来佛,还是外星人,怎样能颠倒天地、颠倒乾坤呢?还禳星大法吗?我有个朋友和周先生一样,喜欢滥用形容词。我告诉他说,形容词不懂的千万别滥用,词不达意的千万别乱用。你不用,人家不知道你不懂;你用了,人家就会发现你是一个白脖儿。周先生说我掉书袋子,非也!我有两年教中学语文的经历。往往恨铁不成钢,遇到了学生有不懂的,非要讲清楚不行,这是职业的毛病,敬请见谅。
2、学术争论是人道,不能用诡道的办法去解决。比如请张全海为你造势,这大可不必。这是诡道,是文人学者所不为,所不辞的。
3、学术争论不能用谣言重复三遍就成了真理的办法。比如说我说陈家沟云云,我特意把我的文章让多个人读,然后问有关陈家沟如何云云,共同的答案是,没有看出文中说过陈家沟什么。对于这个谣言周先生为什么反复重复呢?想挑拨唐村与陈家沟的关系吗?一句谣言就可以骗得了陈家沟吗?
俗话说:南京到北京,没有怀川精。我们怀庆府的人看着很诚实,但绝对是精明的。你曾问到我们与陈家沟的关系,我告诉你,否定陈家沟就是否定我们自己。这个道理陈家沟也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不是有人拿承认与唐村关系,太极拳发源地是唐村而不是陈家沟来威胁他们,他们也不会去否定与唐村李氏的的关系的。

上一篇:漳州宿儒王作人和他的《云洞题刻录》
下一篇:走近书法家赵东才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